财新传媒
2010年06月03日 00:20

守不住的固定汇率

守不住的固定汇率

——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之七

周其仁

经济观察报 2010年5月31日星期一

固定汇率的好处写起来车载斗量。可是不厌其烦向公众阐释固定汇率种种好处的衮衮诸公,却要面对一个可能有点尴尬的问题:有那么多好处的固定汇率制度,为什么偏偏守不住了?放眼全球,美元、欧元、日元以及几乎所有货币之间的汇率,有哪个还是政府及其专家系统想固定就固定得了的?即便人民币算是盯住了美元,但因为美元对其他货币汇率浮动...

阅读全文>>
2010年05月26日 08:06

“汇率稳定”与“币值稳定”的纠葛

“汇率稳定”与“币值稳定”的纠葛

——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之六

周其仁

经济观察报 2010年5月24日星期一

周其仁个人网站:http://zhouqiren.org/

不少政策目标分开来看各有各的道理,可只要加到一起,每时每刻都打架。与本系列评论相关的,我们可以举“汇率稳定”与“币值稳定”为例。分开来看,汇率稳定值得追求,币值稳定也值得追求。问题是,这两项目标不容易加到一起,非要同时去抓,不免熊掌与鱼难以兼得。

先谈汇率稳定...

阅读全文>>
2010年05月19日 08:10

如此辛苦为哪般

如此辛苦为哪般

——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之五

周其仁

经济观察报 2010年5月17日星期一

周其仁个人网站:http://zhouqiren.org/

我们的调查表明,人民币汇率实际形成的基础,归根到底是央行大手负债买汇。央行的负债主要有两项:包括发行货币和接受金融性机构存款在内的“储备货币”,以及由央行发出的债券。我们也理解,由于央行负债具有的特别经济性质,即在一个很宽的限度内,央行可以举债不还,或不断借新还旧,所以外汇市场...

阅读全文>>
2010年05月14日 10:07

中国还需要做对什么?

中国还需要做对什么?

——答《中国青年》记者赵涛问 “渐进”变成“渐渐不容易推进”,中国前行的障碍是改革的动力问题

《中国青年》:您最近的新书《中国做对了什么》以一个问句作为书名的,那我们就从这个问句开始,您认为在30年改革之路上,中国究竟做对了什么,才取得被称为“中国奇迹”的经济增长成就呢?

周其仁:从大处看,中国做得最对的事情就是改革开放。要是没有改革开放,今天人们常讲的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不可能这样强劲有力。...

阅读全文>>
2010年05月06日 08:08

央行购汇的支付手段

央行购汇的支付手段

——汇率与货币评论之三

周其仁

经济观察报 2010年5月3日星期一

周其仁个人网站:http://zhouqiren.org/

我们已经知道,人民币汇率是在一个中国的市场上形成的。这个市场叫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是一个由数百个有权在中国经营外汇业务的中外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组成的会员制交易所——或称“银行间外汇市场”。这个市场依法由央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较为特别的地方,是依法管理这个市场的央行和外汇管理局...

阅读全文>>
2010年04月29日 08:16

形成人民币汇率的市场特征

形成人民币汇率的市场特征

——汇率与货币评论之二

周其仁

经济观察报 2010年4月26日星期一

周其仁个人网站:http://zhouqiren.org/

把世界吵得翻天覆地的人民币汇率,是在一个中国的市场上形成的。这个市场叫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总部在上海外滩中山北一路15号,曾经的华俄道胜银行旧址。与纽约、伦敦、东京那些外汇市场不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是一个有形市场,比较容易观察。再加上历史不长,弄清来龙去脉不算太大的难题。

1...

阅读全文>>
2010年04月19日 07:39

口水能定汇率吗?

口水能定汇率吗?

周其仁

经济观察报 2010年4月19日星期一

周其仁个人网站:http://zhouqiren.org/

汇率者,货币间的市场之价也。譬如近来又吵得沸沸扬扬的人民币汇率,无非就是多少人民币换一美元的市价问题。以变动的趋势着眼,用比今日之汇价更少一点的人民币就可换得一美元,人民币就是升值了。反过来,用更多的人民币才换得同样一美元,人民币则贬了。

市价有什么好吵的呢?在日常生活里,你我不是天天要进市场,时时要与...

阅读全文>>
2010年04月15日 07:15

周其仁:货币的教训(作者修订版)

货币的教训

——美国次贷危机的思想影响

周其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来源:周其仁个人网站:http://zhouqiren.org/

今天讲的题目是“货币的教训”,副标题是讨论一下从美国开始的次贷危机的思想影响。现在有很多讨论针对次贷危机对金融和经济的影响。今天我们讨论这个事件对思想的影响,因为重大事件通常都会在思想上引起反应。美国的华尔街一出事情,政府大手救市,七千亿美元拿出来,欧洲、日本很快跟上来,所以政府市场...

阅读全文>>
2010年04月08日 07:21

经济新形势下的新起点

经济新形势下的新起点

周其仁

来源:周其仁个人网站:http://zhouqiren.org/

刚才几位把主要的东西都讲到了,未来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常常不能完全看清楚,因此需要从过去的经验当中吸取力量。这一波经济大势的变动可能是超经验的,但是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增长,这样的挑战过去也遇到过。例如1997年以后就遇到过“保八”的问题。过去的经验里,有一些东西对于今天还有意义。不能仅仅靠政府的这只手行动,无论出手几万...

阅读全文>>
2010年04月06日 09:58

周其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是第一要务

“人民币的币值稳定,是值得长期坚持追求的目标。从这点出发,可以看清货币政策对内调整的方向,也可以理解人民币汇率机制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日前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专访,他坚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基点,认为在后危机时期要面对的新挑战,就是要处理保增长所付出的货币过多的代价。

周其仁主要从机制和制度层面看货币问题,认为1994年的《人民银行法》阻断了财政向央行透支的超发货...

阅读全文>>
2010年04月06日 09:57

周其仁:产改帮助农民参与城市化 实现发展方式转变

成都的创新在于破除城乡居民权利差距   主持人:中国的土地管理制度是城乡二元的制度,您所了解的成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哪些制度创新和突破?

周其仁:成都的产改,首先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还权赋能”。成都看到了城乡差距的根源,就是城乡居民基本的权利方面存在差距。

成都为什么抓确权?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将这个列入全国的工作任务,确权就是明确这个财产是谁的。是集体的所有权,然后承包给农户的,把这个法律关系搞...

阅读全文>>
2010年03月03日 17:50

周其仁:中国永远有劳动力 就看你如何出价

周其仁:中国永远有劳动力 就看你如何出价

北京晨报

在业内专家看来,珠三角等制造业发达的地区出现“用工荒”问题的关键在于劳动力价格偏低,其实质是用工单位与务工人员的博弈。周其仁表示,用工荒不是第一次出现,出现用工荒并不意味中国的劳动力不足,“中国永远有劳动力,就看你如何出价。”

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显示,2005年农民工月平均工资为1045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去年农民工月平均工资在1400元...

阅读全文>>
2010年03月01日 16:38

周其仁:向下调整的困难

周其仁教授于1月27-30日参加2010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在本次演讲中,周教授从他对达沃斯论坛的观察和感受出发,引出当前发达国际经济复苏中普遍伴随的高失业率问题。就这一问题,他着重从冷战结束后全球经济大势的角度阐释了其根源、表现、未来发展及对中国的含义。

周教授在对达沃斯论坛众多研讨会的观察中发现,实际统计数据所呈现的世界经济图像与各界人士的感受“不容易加得起来”。一方面统计数据显示,包括发达经济体在内...

阅读全文>>
2010年02月24日 13:56

周其仁:国内仍有巨大的产业转移机会

21世纪经济报道   首先今年的消费是掉不下去的,中国的消费并不弱,车、房卖得这么好,怎么能说消费弱?要是有好的对路的商品和服务,中国的消费还会更旺。

同时,出口也会回暖,即便打点折扣搞点贸易保护主义,还大有生意可以做。我觉得不能批判高度依赖出口,该出口还得出口,因为出口生意的商业网络确实好用,交易费用也很低。国内做一单生意得喝多少酒?国际生意发传真就做到了。有这样的优势,你为什么不做?

这一波冲击以...

阅读全文>>
2010年02月04日 10:39

周其仁:经济刺激代价巨大 中国要坚定地退出

周其仁:谢谢论坛的邀请!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讲讲当下的经济问题。因为走向2049的中国是由无数的当下问题组成的,哪个问题往哪个方向去解决,肯定决定着不同的2049的中国。这个问题是当时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关于世界各国在刺激政策上怎么退出,要不要退出。

总是有人问一个问题,现在是不是退出的恰当时期?我说,从中国的情况看,是应该退出。理由,我当时讲过两条:第一,中国的经济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已经保证了8%以上的经济...

阅读全文>>
2010年01月22日 10:51

周其仁:数据高增长掩盖国内改革的需求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

现在来看三个世界是比较政治的划分,从经济上看就是两块,一块是美国、欧洲、日本这些战后比较发达的国家,他们内部是打通的,互相在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了他们的生活生产方式。还有一块就是包括中国、印度、前苏东这些集团,地域大、人口多,但是基本上不怎么参与全球竞争,基本是封闭替代五六十年代那种发展战略。对中国而言,有两个数字,第一是人均水平跟发达板块差别非常大,GDP差好几千倍...

阅读全文>>
2010年01月21日 15:33

周其仁:全球贸易失衡难以避免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1月18日在台北参加台湾《天下》杂志论坛活动时说,全球贸易失衡的症结,原因之一就在于世界并未替全球化准备好一套货币框架。“这个失衡有其不可避免性,不完全是消极的。而它持续的时间会比我们预想的要长。”

周其仁解释,自上世纪80年代大陆开放以来,冷战结构下两大集团间的“海平面”史无前例地开始接通。分别以国际贸易协作和国内进口替代为主的两个“海平面”一旦接通,则悬殊的要素价格差...

阅读全文>>
2010年01月14日 12:29

2010中国经济形势预判

在中国经济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之后,目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一定会结束,只不过是退出的方式、步骤和组合拳的问题。

由于货币流向流速流量的不断变化,给我们这些企业老总在做投资决策时造成了很大困难。我们需要注意三个层次:

第一,中国人经过多年的收入增加,真实需求发生了结构性变化

有些需求长远的,我听过开心网的老总介绍,为什么想到做这个东西?因为我们现在很多人是白领,白领在办公室里一天工作是很辛...

阅读全文>>
2010年01月08日 18:51

在台州读萨缪尔森

四月初到浙江台州,路上带了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的一篇论文。是和几位同学约好的,要讨论一次这篇备受关注的大文。说来也是平生所爱:带一点可读之物,在真实世界里走走、看看、读读、想想。“行万里路,破万卷书”是太高的要求,但是出差一趟读上篇把文章,还是可以做到的。

萨文的背景是中国、印度经济崛起,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其间的利益得失怎样看,引起一片争议。该文发表在美国著名学报J...

阅读全文>>
2010年01月08日 18:50

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础

——北京论坛2009主旨发言

周其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很荣幸以“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础”为题,在这里发表一个中国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及其对全球经济影响的看法。今天,要确认中国经济经历了奇迹般增长的事实,已经不需要罗列很多统计数据与图表了。每个在过去不同时段里访问过中国的外国人,都不难通过对比印证中国的巨大变化。至于中国人自己,更可以各自的经历验证中国经济巨变的方方面面。甚至我本...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