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7年03月08日 09:29

反思农村金融

文章系旧文,成文于2001年9月。   其实,每一张钞票都是一纸文契。你看,文字书写、抽象到只用数字表达持有人的权利,以及权威的加封盖印,钞票无疑就是一张“契”。当然,钞票不记名。要是持币人愿意储蓄——放弃现在花钱的权利、换取未来收益——那他通常就需要一份记名文契(银行存单或其他金融证券)的帮忙了。市场改革多年,农民的金融资产运转得怎么样了?   集体金融,溃不成军   不幸的是,农村的金融服务呈收...
阅读全文>>
2017年02月20日 09:28

经济运行成本缘何高居不下?

【编者按】“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7年年会”于2017年2月15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权、动力、质量”。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出席并发言,以下为发言全文:   我想到三点,第一点已经发生了,原来认为公有制建立以后,就没有产权问题了。结果公有制建立以后,在很长时间内还存在着产权的问题。我们需要考虑几个问题,一是在公有制里,怎么能够把权利和责任的边界划得更为清楚,二是要重新确...
阅读全文>>
2017年02月15日 09:24

降低成本有两个主攻方向

中国经济增长从速度看,在2007年、2008年达到峰值,此后虽然有波动,但是大走势是增速放缓。如果拿2007年增速最高峰跟2015年、2016年相比,中国年增长率从14.2%下降为6.7%,这是一个不小的变动。那么,增速放缓的态势究竟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6%-7%这种速度的增长?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第一位因素是全球外需收缩。中国的高速增长主要靠的就是出口驱动,高度依赖外需,所以外需收缩,中国当然首当其冲受...
阅读全文>>
2017年02月03日 09:36

2017年的中国经济

1月18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发表题为“改革突围、创新突围——2017年的中国经济”的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   一、外需收缩,反全球化潮流抬头   中国经济增长从速度看,在2007、2008 年达到峰值,此后虽然有波动,但是大势是下行。如果拿2007 年增速最高峰跟2015、2016 年相比,中国这么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年增长率从14.2%下降为6.7%,已经减速一半还多。这是一个不小的变动。 ...
阅读全文>>
2017年01月20日 09:28

创新上下行

创新上下行 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重叠程度很高,越往将来看,越浑然一体。所以,研究经济不能不关注创新。在经济学里,也早有这项学术传统。不过现在讲创新,比较容易讲得高大上。这有好处,能引起极其广泛的注意,动员更多资源投入创新性活动。不过讲得过于高大上,也可能不利于我们理解创新行为的本来含义。   探索、发现 与尝试,早就占人类行为的一席之地   《史记》里记载,始皇帝想长生不老药,有个叫徐福的方士迎合上意,称...
阅读全文>>
2017年01月19日 09:39

想法的生产

最近这一两年,我集中关注的一个关键词是“想法”。   这个问题是怎么来的?大家今天习以为常的生活,原本不一定这样。我们今天旅行坐飞机,用手机接入无限丰富的信息体系,很多人不再种地,也不用去工厂做工。所有这些都不是原本一定会发生的,都是因为有了不一样的行为,一点点变化而来。这些行为和变化的源头就是想法。   所以,我这些年就开始做一些练习:每看到一件事情或一个器件、现象,如果能打动你,就会想它是从...
阅读全文>>
2017年01月05日 15:48

药的问题在哪里?

文章为2007年旧文。   药品和医药器械销售中的“回扣”行为,在分析上与医疗红包并无不同。不开正门,歪门邪道层出不穷就是了。但是,我国药品高额回扣现象,发生在医药生产领域相当充分地开放了市场竞争的背景之中。为什么药品的竞争没有沿着价格战的路线展开,从而把竞价好处让给了患者,反而打开了“回扣战”,维系了一个持续的“药价虚高”局面呢?   我们先看一下医药生产经销的大概情况。2005年全部国有和规模以上非...
阅读全文>>
2017年01月04日 18:01

体制成本升得太快是当前经济最要命的

体制成本升得太快是当前经济最要命的 中国从1978年到2008年连续30年,平均GDP增长将近10个百分点,2009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超过日本;2010年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2013年成为世界最大贸易国。   经济会发展起来,会高速增长,我们来分解它的因素,关键就三个东西:   改革降低了体制成本,这是中国经济崛起的关键   第一,长期贫穷形成数目巨大的廉价劳动力。   我过去研究农业,经常犯愁的是这么多剩余劳动力怎么办?谁来雇佣他们?有什么力量...
阅读全文>>
2017年01月03日 09:24

如何面对不确定的未来

一、为什么经济学是忧郁的?   首先是问题很好,但是没好答案。在很长时间内,经济学被叫做一门很忧郁的学问,看未来不是那么乐观的。   当然经济学最早的奠基人亚当•斯密,看未来还是比较乐观的。《国富论》最了不起的预言就是关于美国经济的预言。1776年他的著作发表,也是美国要闹独立的时候,他是预先预言美国独立以后会成为强大经济体的经济学家。   但是亚当•斯密以后,因为新兴资本主义的攻城掠地,迅速发展内...
阅读全文>>
2016年12月29日 09:39

管制不改革 城市就没希望

【编者按】12月27日,以“中国城镇化的转型与新生——《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2016》”为主题的思客会在新华网思客举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发表了主旨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   1.城市需要自由的发展空间   很高兴利用思客会这个机会讨论一下城市的问题,这个问题很复杂,我只讲其中的一点。城市的内涵是密度,人往人多的地方靠,在一个不大的空间里所有人都在活动。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所有人的活动都有干扰...
阅读全文>>
2016年12月13日 14:31

增加机会是扶贫第一要务(旧文)

没有谁喜欢贫困。历久以来,各国的执政者和有识之士常常把反贫困作为一面旗帜来高举。不过口号归口号,愿望归愿望,能不能实际做到,是另外一回事。要是拿效果来衡量,欲大幅降低贫困、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究竟什么事情最重要?   从我略知一二的一段历史经验讲起吧。1978年中国农民差不多全部是贫困人口。官方统计报告农民的人均年纯收入好像只有130多元——那是把公社分给老乡的粮食和柴草之类通通折价算进去的,现金收入每人...
阅读全文>>
2016年12月01日 09:27

中国是如何一步步重新界定产权的?

对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重大影响的改革开放,不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的。中国的改革开放事实上酝酿了很长时间。我自己比较关注两个事件,因为这两个事件为后来的改革开放提供了经验准备。   第一个是非常不幸的事件,就是1959-1961年间中国发生的饥荒,使较大规模人口非正常死亡。其中最早报告到北京的是河南信阳事件,这个地区当时人口850万,根据时任行署专员的回忆录,非正常死亡人口当在百万以上。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事件,引起...
阅读全文>>
2016年11月11日 15:16

三种力量促使中国经济高位下行

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如何来理解这个“高位下行”。如果你不理解“高位下行”就不能很好地对付它,那样就会更难受。“高位”是怎么来的?这样一个大国,经济增长10%以上、11%以上、12%以上,反正战后没有看到这样的数。这是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努力呢?当然首先是这一点,包括在座的各位。然而,这也不仅仅是中国人自己的努力。   中国人一直很努力,包括在改革开放前,有了劳动积极性,却没有充分发挥。但是,为...
阅读全文>>
2016年10月18日 15:50

网约车地方新政规定户籍应说明原因

我的看法始终未改变,如果是城市的事务,应该由城市做决定。现代化分工很多事情越来越细致。正如魔鬼在细节当中,也可能天使也在当中。地方出台了这么多法规,好像“魔鬼”还是不少。   我的看法有一些新的变化,主要变化是:地方事务在地方处理的时候,还是遵循一些统一的规则。各行各业都有很特别的地方,各地的交通状况方方面面都不一样,这是正确的。比如说街上看到的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民主、公正和和善,这是不好违...
阅读全文>>
2016年10月12日 14:07

一个中国案例带你走近诺奖新主哈特的“不完全契约”

本文写于1997年,是基于浙江乡镇企业横店集团产权关系的一个实例分析。通过这项研究,我了解到填写在“企业所有权性质”栏目里的信息并不能反映真实的产权关系。在同样的“公有制”名称下,私人人力资产——我主要考察的是企业家人力资产——的实际产权状态可能完全不同。我观察到的“横店模式”——连他的创办人都愿意称之为“社团所有制”——其实已经是由企业家个人,而不再是由社区政府控制的公司了。企业家个人获得了公司控制...

阅读全文>>
2016年08月26日 09:28

科技创新就要“高浓度、高密度”

科技创新就要“高浓度、高密度”

此次积木式创新游学,除了洛杉矶外,我们主要去了美国两个城市:旧金山和波士顿。两个城市面积可以忽略不计,占美国国土面积的百分之零点几。硅谷不是一个行政区划,是一个俗称,它的面积就跟北京中关村一样难以说清。这是非常小的两块。这就叫“美国深度考察”了?主要就去了两个地方,那么多地方都没有去,是不是有忽悠的成分?我的认识就从这里来。我的看法是:这两个地方很小,但可看的东西很多。

我们现在看硅谷,公司、...

阅读全文>>
2016年08月15日 12:01

网约车四年评

网约车早在 2012年就出现在北京和杭州,到此次国家七部委出台《管理暂行办法》,已发展了四个年头。我认为这个过程有两点值得肯定:一是网约车跑到街上在先,出台管理规范在后;二是在争议四起的环境里,广泛听取、吸收各方意见,在各相关利益方参与下形成政府管理办法。

  第一点特别值得肯定。倒回去想,当网约车于 2010年出现在旧金山、次年出现在巴黎之后,要是有人也想在中国搞同类服务,如果选另外一条路径,如申请主管...

阅读全文>>
2016年05月04日 09:28

政商关系问题上企业家是有选择的

4月26日,《“新型政商关系报告”——给企业家的七点建议》(下称《报告》)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朗润园正式发布。《报告》由一线财经、时政和法治新闻从业者合作完成。《报告》课题组基于2012年以来80多项政商关系案例一手资料和深度访谈,面向企业家提出构建政商关系的建议。在发布会上,作为报告顾问之一的周其仁教授就新型政商关系的讨论做了点评发言,以下是其发言主要内容:

我想说说这个课题得到了什么结果。

关于...

阅读全文>>
2016年03月31日 14:57

降低体制成本是增强竞争力的关键

我们通常会把降成本看作是企业的工作,看作是企业、家庭、个人这些微观主体应该行使的事情,这个是有道理的,因为在竞争压力下,如果微观主体很好的管理成本,就有有利于应对经济的困难,就能够增长竞争力,就能够增加利润,也就增加未来发展的资本。但是中国的经验也告诉我们,仅仅靠企业、家庭、个人来降成本,是不可能完全做到的。因为在经济活动当中有一类成本仅靠微观主体的努力,是不足以显著降下来,应对现在的经济局面。这...

阅读全文>>
2015年11月20日 09:41

为什么中国的体制改起来特别难?

为什么中国的体制改起来特别难?

不久前我问过一个问题,为什么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讲起改革来还是颇为沉重?再进一步问,为什么我们这个体制,改起来那么难?这里有不少感慨。不是吗?中国这个要改革的体制,从1952年国民经济开始恢复,到1978年,总共也不过就是26年。其实在1958年之前,很多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元素还在,农民要入的是基于土改而成的劳动者私产的合作社,在理论上还可以退社。农户自留地的面积蛮大的,此外尚没有搞政社合一,没有城乡户籍控制...

阅读全文>>